【關於閱讀的一些想法】
閱讀可以幫助開拓視野是無庸置疑的。閱讀在現今社會中有很多種型式,書本只是其中的材料之一。杜佛勒說:「未來社會中,文盲並非不識字的人,而是不再學習的人。」不喜歡學習的人,常會存有自以為是的態度,對許多事情恣意發表批判評論,卻無形中透露了自身的無知。當一個人懂得愈多愈廣,心態自然會更加謙遜,思考邏輯亦趨於清晰,分析事情的角度也能更宏觀。然而今日許多資料大量的圖像化,很多人慢慢失去閱讀這項技能,尤其到了一定的年紀,很多既定的習慣早已養成,身邊不少人,已沒有讀完整本書的耐性和定力。
閱讀到底有沒有用?
常面對這樣的質疑:看書到底有沒有用?這個問題可能因人而異。對於我們而言,在興趣與職業方面的發展,都能藉由閱讀有一定程度的精進。關於商學與財經方面的知識,百分之八十都是從書本雜誌學習而來,但每個人的程度不同,適合的參考書目也就不同,或許有些書特定人看很有收獲,其他人看來卻過於簡單,這就牽涉到閱讀層次的問題。而閱讀層次的培養,也是平日閱讀中累積而成。巴菲特曾說過:「每天閱讀500頁。然後你會發現知識是如何起作用的。它的威力就像是複利。」
閱讀的層次
網路媒體發達,現在太多氾濫的資訊,大部分訊息都是零碎的片段,無法整合成完整的知識,也阻礙了我們的思考理解能力。但是書本卻可以針對特定的主題,做完整的脈絡陳述,架構堅實的知識基礎。如果不知道怎麼閱讀,可以參考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,裡面對閱讀的技巧有詳盡的指導。書中提出閱讀的層次,共有四層:
基礎閱讀、檢視閱讀、分析閱讀、主題閱讀(比較閱讀)。
所謂基礎閱讀就是至少每個字要看懂,像是當我們在閱讀中文時,就會感到比閱讀英文時更能加速吸收。檢視閱讀是能掌握基本的內容重點,知道作者要傳達的訊息。分析閱讀則是藉由上下文意,進一步追尋完全理解。最後主題閱讀則是依循第一本書,再去閱覽多本相關主題的著作,並列舉相關之處,提出共同的概念,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。
從以上的概念就可知道,在閱讀之前,挑選材料是最重要的。對一個讀者而言,一本太簡單或太困難的書,都無法使閱讀得到最大的成效。最好的讀物是比自己的程度稍高,可以理解大部份的內容,藉由思考,提升自我。但有部分內容,可能需要查找其它資料,透過這個過程,學習到更多的知識,達到增進智能的目的。
依上述的方法,在選書的過程中,我們會先迅速翻閱一次,若發現內容大多是已經知道的、熟稔的,便會先排除在閱讀範圍之外。坊間很多書籍,封面設計的很漂亮,標題很吸引人,但實際翻閱後本文主體卻空洞貧乏,全書從頭到尾只是套換文字結構,沒有任何立論根據,這種書籍就算讀了千百本,對知識的拓展也是毫無助益。相反的,若一本書附錄有陳列所引用的大量資料、例證豐富,會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更有信心,作者是否花費心力在其作品上,在某些地方即可見微知著。久而久之,隨著自我成長,就會有判斷一本書優劣良莠的能力了。
由於本站是以投資為主題,所以多數分享都是以財經、商管類別為主,少部分的歷史科學書籍為次。歷史與經濟是息息相關的,科學則關乎到產業方面的知識。希望透過我們的閱讀選書,能讓大家認識更多經典佳作,而不是永遠只在排行榜上佇足。蒙格曾說:「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(來自各行各業)沒有不每天閱讀的,沒有,一個都沒有。華倫讀書之多,我讀書之多,可能會讓你吃驚。」像蒙格、巴菲特這般的智慧與高度,都仍從閱讀中受益良多,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排斥這樣的學習方式?
http://jcinvestingnotes.blogspot.tw/2017/…/blog-post_10.html